问题,是时代的口号、改动的先声。
每年召开的“两会”,便是一堂集中“答疑”的评论课。
央视网《我有一个问题》栏目推出“小青年唠两会”特别系列。
“打捞”出年轻人最关怀的那些事儿,从代表委员的建议方案中寻觅解法,
约请大家喜爱的KOL一同聊聊。
咱们的第三个问题是:
这届年轻人,
忧患意识特别强,作业还没几年,现已操心起退休日子。
豆瓣“
FIRE日子小组”里,20万个日子家热烈评论攒够多少钱才能
提早退休;
3·8妇女节当天,“
95后女性现已开端养老焦虑”的论题冲上热搜榜,有2.3亿的超高阅览量。
老龄化加快的社会现实,是“养老焦虑”普遍化的首要布景;
消费晋级的趋势,也给未来养老带来经济压力;
家庭结构的改动,意味着“独自养老”或许成为未来普遍现象。
一起也应注意到,强烈的
自我意识让这届年轻人有了更深入的人生考虑。“养老焦虑”说明他们
危险防范意识更强,愿意对人生做好
提早规划。
客观来讲,“养老焦虑”也是一种互相感染的
群体性心情。当周围的人都开端评论养老,你很难不去想:
“等我30岁了,四老三孩咋养老?
在线等,急!”
(先找到对象再说吧)
跟着国家对养老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,“9073”养老格式、社区嵌入式养老等探索不断深入,
养老问题,有那么令人焦虑吗?
这一期“小青年唠两会”,咱们请来了风格迥异的4位KOL,看看处在而立之年的他们,有没有由于养老问题
“焦虑到头秃”。
B站2021百大UP主,习气从风控角度考虑互联网时事。
毒鸡汤毁灭者,经常创作
直击魂灵且暴躁的硬核内容。
地铁民警,
地铁故事讲述者。
在他的笔下,咱们看到了人间烟火的百姓日子。
日食记导演,“罐头场”创始人,江湖人称“
姜叔”。
大约是导演里独爱做饭的,厨子里最会摄影的。
B站2019百大UP主,导演,制片人,中日小灵通。现在奔走于给日本人介绍中国文明,立志做中日两国的文明润滑油。
Part1
30岁考虑养老早不早?
30岁的日子是什么样的?
作业几年,小有积储;
成家不久,刚刚迎来新生命;
爸爸妈妈年纪大了,身体有些小毛小病......
自由掌控人生的新鲜感褪去,“
前置性养老焦虑
”兜头袭来,似乎是幻想中的30岁模样。
那么,30岁考虑养老早不早?无妨听听过来人的想法——
我20岁不到就考虑了这个问题
高中时学校组织去养老院进行课外实践活动,感觉养老院的白叟们还挺孤独的。
在同情之余,我开端想自己老了会不会跟他们相同,甚至还不如他们。
从那时分起,“
努力作业,赚钱养老”的想法就萌生了。
30岁这么想,60岁没准就不这么想了
阅历会带来认知的改动,30岁的忧虑,到了60岁再看或许根本不是事儿。我觉得参阅老一辈人真实的日子和心态,以他们为样本,大约明确自己的养老方向就足够了。
30岁更该忧虑的不是成婚问题吗?
日本人大约到了
35岁左右才会考虑爸爸妈妈养老的问题。那时分爸爸妈妈刚退休,身体健康,时刻自由,评论养老论题正合适。
至于自己的养老问题,日本年轻人30岁还在为成婚忧愁,考虑养老问题
有点早了。
什么时分是“老”,何时该退出人生舞台,是一个因人而异的问题。
我30岁没有一分钱存款,由于我在频频更换作业,毫无控制地把钱花在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上。
那时我更多是在考虑,挑选什么事情才能让我不知疲倦地做一辈子?
在老一辈眼里,我属于是人生没有规划,得过且过的类型。
但在我的观念里,只有身体机能退化到不能动弹,才是考虑“养老”的时刻。除此之外,
我期望能够一向保持跟这个国际交流的动力。
Part2
养老焦虑
爸爸妈妈or自己?
“远嫁怎样组织爸爸妈妈养老?”“开展事业和养老怎样两全?”
豆瓣“
独生子女爸爸妈妈养老交流组织”里,78692个独生子女焦虑着爸妈的养老问题。
跟着家庭结构小型化,“
养儿防老”观念削弱,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端为自己的养老提早规划。
爸爸妈妈
养老vs
自己养老,哪个更令你焦虑?
看到同龄人被裁人让我“瑟瑟发抖”
参加作业十多年,身边一些朋友背着房贷车贷被“
优化”到社会上,这让我也“心有戚戚焉”。在30多岁的年纪,我开端给自己攒养老钱,又忧虑通货膨胀等未来的不确定性。
另一种焦虑是爸妈年纪大了没人照料,请护工又不放心,如何
统筹作业和照料爸爸妈妈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。
不必故意制造焦虑,心态是会变的
我觉得没什么可焦虑的,保持健康的身体,好好活着就够了。像我的爸爸妈妈到了晚年阶段,自我意识反而更强了。他们觉得应该多享用一下人生,
儿孙自有儿孙福。
做好健康办理比操心买哪个养老保险更靠谱
在日语里有“健康寿数”的概念。当一个人不能日子自理,“健康寿数”就结束了。现在许多日本人有意识地延伸“健康寿数”,不期望老了后一向躺在床上。
所以啊,与其为养老焦虑,不如从现在
做好身体办理,经过调整饮食、多运动来保持健康,比操心买哪个养老保险更靠谱一点。
人生便是一部机器
我不想它能够工作的时分挑选待机
老一辈有一种很古怪的思路,既以为“养儿防老”,又尽或许地不在任何事上麻烦你。在爸爸妈妈养老上,这种对立思想让我有些困扰。
但对我而言,住养老院或者作业到生命最后一刻,都是很好的挑选。
人生便是一部机器,我不想它能够工作的时分挑选待机。要么就充沛工作,要么就爽性停掉,作废。
Part3
养老焦虑
体系内vs体系外?
现在的职场中,有一项不成文的潜规则:
一旦超越35岁,将遭受
职场危机。超越35岁没能进入办理层,或将遭受裁人危险;35岁再去跳槽找作业,也是难上加难。
35岁“消失”的职场人,助长了打工人的焦虑心情;缺少安全感的职场环境,让更多的年轻人巴望“
铁饭碗”。
在养老方面,
体系内真的比
体系外压力小吗?
人生变数不是“铁饭碗”能处理的
体系内的作业也有压力和不确定性。不管哪个行业都或许遭受人生变数,都需要大量的金钱、时刻投入,不是身在体系内就能无忧无虑了。
人其实有很强的抗压能力
作为创业者,当然会有终究落得一败涂地的下场的觉悟。人的抗压力其实很强,有一口吃的,人就能活。
Part4
钱=养老焦虑全能灵药?
知乎博主“肆大财子”曾计算过“
面子养老”需要的开支,并得出这样一个定论:
从30岁开端存款到65岁退休,存款
300万,能够过上根底养老日子;存款
600万,能够过上小康的晚年日子;存款
800万,能够过上比较富足的晚年日子。
此外,有研究报告表明,“
无力支付医疗费用”和“
退休后储蓄不行”,是年轻人养老焦虑的两大要素。
没钱,何谈“面子”?
有钱,就能面子养老吗?
钱是一把“双刃剑”
养老首要会面对两个问题:钱和人。钱能够经过努力作业或控制消费来处理;
可是钱有了,谁来给你养老?
钱能让你面子养老,也或许招来不怀好意的人。
所以我能想到的处理养老焦虑的办法是生孩子。孩子就像一个“
护身符”,让我请护工、住养老院更有底气。
等等,你说孩子也或许觊觎你的钱?
对不住,没把他教好,是你的问题。
钱是养老的经济后盾,但也不能过于执念
钱确实能缓解养老焦虑,但我不期望为了未来养老而献身健康和日子体验。
考虑养老问题首先要弄清楚自己想要什么。为了缓解养老焦虑而赚钱,下一步就该有赚钱焦虑了。
传统意义上
攒够钱确实能够处理养老焦虑
但对我来说不是
参照上一辈的日子方法,养老意味着停止作业,赋闲在家,享用天伦之乐。
如果依照这个定义,那么攒够钱确实能够处理养老焦虑。
但作为文明类作业者,我只要大脑还正常,就能够持续作业养活自己,区别仅仅在于年纪和身体机能的退化。
而且,赋闲在家享用天伦之乐,并不是我所追求的。
与其为了年迈时安稳活着而耗去了自己的青春,无妨活好现在的自己。
Part5
养老问题,日本人怎样看?
日本总务省公布的2020年人口普查终值数据显现,截至2020年10月1日,日本65岁以上人口占了总人口的28.6%,已进入
超老龄化社会。
老龄化给日本社会带来哪些改动?听听日本up主山下智博怎样说。
问:日本晚年人都会怎样养老呢?
答:会有以下几种方法:1.住养老院;2.跟儿子一同住;3.持续一个人住,每周请一次护理。
居家养老和住养老院的份额是4:1,由于
住养老院要花不少的钱。
问:作为超老龄化社会,日本有哪些“晚年人友好”的方面?
答:晚年人专用产品如尿裤、电动床等被发明出来,作为日子必需品,价格下降到普通民众能够承当的范围内,质量也越来越高。
此外,日本电视台会做更多“介护”相关的节目,遍及“
介护”知识,还能够供给在家里评论的时机。
问:“介护”是什么意思?
答:在中国,孩子给爸爸妈妈养老许多见,但日本晚年人会有
不好意思被孩子照料的想法,他们期望花钱请最好的专家来帮助,介护行业就逐渐开展起来。
问:日本人口老龄化带来了什么负面影响?
答:1965年,
9.1个日本上班族(20-64岁)的税养一个65岁以上的晚年人,现在
2.4个上班族养一个65岁以上的晚年人。
年轻人的负担越来越大,照料爸爸妈妈和养孩子很难统筹,这导致婚后生孩子的人越来越少。
而在养老方面,一般养老院价格昂贵,价格低廉的公立养老院数量又不行。
大量无人照料的晚年人,衍生出了“
孤独死”、“
老老照料”等社会问题。
现在,日本开端了护理机器人试验,如果能批量生产,将降低护理费用和劳力本钱,处理白叟无人照料的难题。
整体来看,日本年轻人比较支持政府的养老扶持方针。对未来养老问题的忧虑,让他们更加等待科技带来的改动。